close
其实啊,之前在北京,我第一个去跟风吃东西的地方并不是文余,而是这家很朴实的黄河水陕西面馆。
话说去年婚驴回到美村(注:美国俺的家,俗称咱村儿,简称美村),
一个朋友紧接着也去了趟北京。后来她在blog上面介绍了这家店,说“一边写一边流口水”。到底是啥店如此呢?她说是很不起眼的一家小店,不过饭点的时候人非常得多,基本需要等待半个小时。于是那个时候,我的心中开始长草。好歹我也算是喝了一半黄河水长大的啊,怎么能不去捧场呢?
于是,12月底的北京行,第一顿饭就去那里吃的。其实也是碰上的。那天一大早去幸福王国帮贝拿精修照片和册子,本以为需要拿了回去放东西。结果人家册子没有做好,所以只有盘。省下了折回去的繁琐,从幸福王国出来,我们直奔坐落在美术馆东街的黄河水。(地址: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甲24号黄河水陕西面馆)
地方其实不难找,虽然店面很小,但是因为正好在街角,而且黄色的招牌很显眼。其实这个美术馆街就在王府井大街一直往北走的地方,不过如果步行估计需要半个小时以上。

第一次去的时候正好中午吃饭时间,人很多。(不过上面照片后面两张不是那天拍的,对的,我不只是去过一次).
好几个人都是堵在门口等待座位。不过大概也就是等了5分钟就进去了。里面基本自助。自己找位子,自己去前面点,自己拿碗筷餐巾。
根据之前朋友的介绍。我们点了据说是招牌的油泼扯面,面筋凉皮,腊汁肉夹馍。这些都是北方的食物,很多不爱面食的人可能不喜欢。不过我的胃是国际胃,什么地区的食物我都能很高兴得接受。

这个油泼扯面呢,是他们的招牌,又名
面. 其实这个典故是我们第二次去吃才知道的。当时看到墙上写着
面24小时营业啥的,就说这个肯定是招牌,一定要尝尝。所以就和老板娘说,我们要油泼扯面和
面。老板娘来一句“油泼扯面就是
面”呵呵呵~








此
(biang)字,据说是中国最复杂的字。之前我是不会念的,但是据说字典里面真的有这个字,就是电脑打不出来。
这次啊。我算是不但吃了好吃的,还多认了个字。只不过我只认识,不会写。忒复杂了,连数数它有几笔我都懒。不过这里有这个字的典故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iang_biang_noodles (点击这个
字,可以去研究它到底怎么写)


回来说面好了。这个油泼扯面=
面 呢,据说是 陕西十大怪 之一。面拉得非常的筋道,配上不少辣油还有新鲜的小白菜和黄豆芽,吃起来很有嚼头。
面里面似乎是参杂了盐,
所以虽然除了外面的辣油就没有别的调料了,但是它吃起来还是很有味道。说实话这个面是很简单的料理,可是我却很喜欢吃。就是吃起来有点麻烦,这一大碗可能就是一根面,还不能一口吃完。吃到后来呢,发现控出来的油差不多有1/3碗,呵呵~~
不过人家说辣油消耗脂肪的,所以还好吧。



除了最大的招牌biang
biang面,另外点的最多的就是肉夹馍和凉皮了。肉夹馍的确是很好吃,特别是刚刚做出来的。这里的师傅都是现点现做的。我们要的是加了青椒的,所以比全部是肉的要稍微不腻一点点。它真的是好香好香哦。外面的面虽然很实在但是不硬,很好咬;里面的肉也很鲜美。不过注意吃的时候最好放在那个袋子里,因为会漏油。用袋子拿着,还可以控油,不用都吃到肚子里。
面筋凉皮也很好吃,特别是里面的面筋。 而且它是酸酸的,所以配着肉夹馍,你不会觉得腻。哦~ 其实那个油泼扯面也是有点酸酸的。
第一次吃呢,就是上面的三样。可是呢,后来从奶奶家再回来北京准备回去美村的时候,心里面还是老想着。于是,挤出来时间在下午3-4点不是吃饭时间的点上又去光顾了一次。

第二次去,没有要肉夹馍,不过招牌的油泼面还是要了;还要了一个哨子面和几个串儿。
哨子面呢,其实大概的味道和油泼面类似,只不过一个是干的,一个是湿的;再来就是一个粗,一个细。本人我比较爱油泼面,因为吃起来比较筋道。当时我们在给食物拍照,老板娘看到我们倒腾的乐呵呵的,坐在那里给我们指挥。告诉我们说要把面拌开来拍起来才比较漂亮,而且还要把面拉起来才有架势。嘻嘻嘻~~
于是呢,我的相机里面就留下了这张招牌广告照。
P.S.
在这里再放一下地址,喜爱面食的朋友一定要去捧场。如果不爱面的,其实可以去试试
黄河水陕西面馆 地址:
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甲24号
全站熱搜